艾哈迈德·阿卜杜勒·纳赛尔接下来的日子不清闲,公司传到他手中已经是第三代了,但他并不愿意当一个墨守陈规的老板,他希望公司的贸易网不仅仅在阿联酋,甚至可以拓展到中东其他国家,用更加先进的管理思路将他的家族事业拓展到整个阿拉伯世界之外去。
有着这样想法的年轻企业家在中东世界并不只有艾哈迈德·阿卜杜勒·纳赛尔一个人。就在几年前,阿拉伯家族企业仍将发展的重点放在本地区。不过,新一代的企业领导正在采取大力措施,使企业变得更加国际化,并取得了高速增长。
由于中东地区就业形势良好,诸多产业部门蓬勃发展,经济增长也十分强劲,这便成了商业教育的沃土。欧美的各家商学院也在第一时间嗅到了“商机”,纷纷希望在这诱人地区占据一席之地。
家族企业成功范本
中东世界究竟有多富有?据普华永道发布的名为“资产管理2020:美好新世界”的报告,受经济多元化发展、投资机会增加和世博会、世界杯等因素刺激,中东地区将吸引资本流入。同时,地区人口也在持续增长,新生代将在家族产业中发挥作用。由此,中东受管理资产(AuM)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2%,从2012年的0.6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1.5万亿美元。2012年,共同基金占中东股市市值的2.5%,增长潜力巨大。
这样一笔丰厚的财富背后,大部分便是家族企业的功劳。在阿拉伯国家,超过九成的企业都是艾哈迈德·阿卜杜勒·纳赛尔家庭那样的家族企业。比较有名的是巴林和迪拜的卡诺(Kanoo)家族、约旦的纳奎尔(Nuquls)家族、巴林的扎雅尼(Zayanis)家族、阿联酋的阿尔古拉尔和埃及的萨拉姆(Sallams)家族等。这些家族都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且都不是以石油为基础。他们为阿拉伯地区的22个国家(分布于北非和中东)提供各类消费品。同时,他们还控制着工业生产、建筑、汽车贸易、物流、服务、银行和保险等行业。
然而,家族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并不容易,中国更是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那么,中东地区的家族企业究竟是靠着怎样的管理方式保持生命力的呢?
在巴黎政治学院中东和地中海研究项目的科威特籍教授斯蒂芬·赫托格看来,“阿拉伯家族的企业家们,代表了阿拉伯社会的全球化态度。”他们往往比那些政治精英更现实,他们力促与全球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往。
同时,中东地区的家族企业的继承人们至今仍保留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即关于企业组织和领导的原则。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一些传统的管理原则体现出了关键的竞争优势。
不少家族企业正如迪拜和巴林的卡诺集团和很多中东家族企业一样,世代以来始终保持着财政的独立性。
1930年代的大萧条曾对卡诺家族造成了巨大冲击。而刚从艾哈迈德·卡诺手中继承了企业的哈吉·由瑟夫·卡诺的迅速做出决定:“我们不应向银行借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业务范围和在其他国家拓展市场。”至今,这仍是公司的重要原则。
这项策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公司业务如今覆盖大量的行业,并避免了外包的管理趋势。哈吉·由瑟夫·卡诺于1980年创建了贸易和航运公司,此后它逐渐发展为集贸易、旅游、航运、能源、机械、物流、特殊化学品、金融和投资为一体的全球性多元化企业。如今,家族成员依然追随着前辈的脚步:“我们尽可能避免向银行贷款,即使是用于整合投资项目。”
许多中东企业都把2008年的金融危机看作是一次机遇,因为,危机会迫使企业重新关注其核心竞争力。由于他们的资产与资本的比率都比较高,可以通过收购来提高公司的地位。而对于家族性的私有股权公司来说,这是投资伙伴家族资本、收购公司、开展现代化及与互补性企业结盟的新机会。
紧密的关系网
从中东家族企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来看,大部分企业是一个多元化的帝国。要把这些生意做大做开,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铺开一张紧密广大的关系网。即使公司由外部人士管理,每个有能力的家族成员还是会积极参与公司和家族事务。而新一代的接班人在进军政治、管理和外交领域时,这些关系网是不可或缺的。
赫托格指出:“阿拉伯家族不仅影响着商业界,还会对政治造成影响。利用家族关系网是这个制度的传统。”
开罗国际家族企业研究所主任蒂姆·提勒也指出这样一个事实,“在中东世界的企业交易中,如果对方也是家族企业,那就最好了。”
如果对方公司每隔几年就更换管理层,则会让这些家族企业十分抵触。提勒表示,“他们想知道自己在和谁打交道,以及这些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如何。”
“追逐成功,不要追逐利润!”加桑·纳奎尔刚进入家族企业就得到了这条忠告。他的父亲埃利亚于1952年成立了纳奎尔集团,总部设在约旦。加桑现在是集团的副主席,他始终信奉这条准则。
纳奎尔集团便是一家非常多元化的家族企业,旗下共有30家企业,5800多名员工。集团经营范围包括纤维素、造纸、铝、钢铁建筑、金融投资等行业,并且是诸多国际汽车品牌在约旦的独家经销商。
同时,为了保证家族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中东企业大部分都采取一种古老的管理模式,那就是管家制度。
管家一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在很多人看来,在当今逐季计算利润和股东价值的商业世界,这个称谓似乎已经陈旧过时,与时代格格不入了。
然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创业领导力讲座教授兰德尔·卡洛克( Randel Carlock)则)认为,这个老套的字眼在当今世界仍然适用,特别是对家族企业的管理。“企业管家”的宏旨是把传承下来的家族企业发扬光大。“我们认为管家制是最佳的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之一,因为管家制度着重长远目标而非追求短期盈利。”
卡洛克指出,家族企业管理涉及到家族传统、情感联系以及精神追求等诸多因素。“奉行管家制度的家族企业更能响应这些高层次的问题,而不会把自己局限于实现短期经济回报。”
卡洛克认为,表现卓越的家族企业通常都奉行管家制度,它重视的不是下一个季度业绩而是长期绩效,掌舵者着眼的是几十年的长远目标而非几个月或几年的指标,家族成员或创业型家族团队有着明确和共同的目标,这是企业增长和确保团队持久归属感的关键因素。
“家族价值观是中东世界家族企业的一个巨大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一家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承担着来自不同股东的各种期望;相较之下,家族企业面对的只有家族成员,家族成员的内聚力较强,只要他们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视野,企业对战略目标的实施已经成功了一半。”卡洛克表示,除此之外,家族企业的成员拥有共同的愿景,他们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如果把握得当,价值观和愿景是家族企业独特的竞争力。”
中东地区家族企业几个世代以来的成功法则,是确保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他们代表了传统价值观:关系网、信任、可靠。正如迪拜阿尔古拉尔投资集团的首席执行官穆罕默德·艾萨·阿尔·古拉尔所言:“如果你没有价值观,那你还有什么?家族企业的价值观推动你前行,它们是信任的基础。因此,价值观是所有家族企业的核心。”
头痛的接班问题
无论是那些声名显赫的集团还是中小企业主,在中东地区,每个家族企业的领袖要为企业的传承和下一任领袖的选拔所烦恼。
中东家族企业认为自己有义务按照可兰经的教义推动社会的结构和文化改革,有责任保证就业的稳定,实现员工价值,并为员工及其子女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这些家族们发现:中东地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以及接轨全球知识网络。现在是时候采取措施了。然而,中东地区有大量人口受教育程度不足,使得企业在招募员工时遇到困难,这已经成为阿拉伯地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现在,企业家们正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家族企业建立了私立大学和教育机构,或持续资助学校及高等教育。他们不仅关注企业自身,还会投资于前景良好的行业来确保家族企业今后的成功。
更多的家族企业愿意将一些潜在的“继承人”们送到商学院里去学习管理知识,挖掘他们的管理才能,培养他们的管理潜质。
哈立德·拉希德·阿勒扎耶尼(Khalid Rashid Al Zayani)的祖父是个做珠宝生意的商人,后来和他的父亲、叔叔一起创办了一家贸易公司。上世纪70年代,他眼看着家族公司由于内部倾轧和纷争而破产。后来,阿勒扎耶尼帮助家族集团的一家分公司重组了业务,创建了适合于现代化公司的治理体系。
新上任的董事长是阿勒扎耶尼的弟弟,扎耶德·拉希德·阿勒扎耶尼(Zayed Rashid Al Zayani),他是首位出国留学 (微博) 拿到MBA学位的家族成员,毕业于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Bos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nagement) 。
事实上,像阿勒扎耶尼这样的家族企业遇到的问题在中东地区已经较为普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石油收入不断流入海湾地区的私营企业。“拥有并自己管理”的企业逐渐转移到第二代家族成员手中,而第二代往往自己开拓新的业务。如今,集团化的企业逐渐转移到第三代和第四代家族成员手中,家族斗争开始出现,因为一些部门的效益优于其他部门,从而引发资源配置之争。
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全球家族企业中心(Global Family Business Centre)的联席主任约阿希姆·施瓦斯(Joachim Schwass)指出,“这中变化导致了非常艰难的结构性转变,在这方面许多家族企业没有任何参考模式。这就是它们寻找此类教育的原因,试图向历史更久的家族企业学习该怎么做”。
西方商学院摩拳擦掌
西方国家的商学院长期以来一直是中东地区精英人士首选的教育目的地。这些商学院通过在中东地区设立分校,利用当地人士对在职学历和强化课程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分校大多设在阿联酋。主要原因便是阿联酋商业界日益兴旺,并拥有连通迪拜机场和阿布扎比机场的发达交通网络,有利于学校吸引来自中东地区的公司和家族的学生。
如今,在中东各地,贝鲁特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开罗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Cairo)、沙迦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Sharjah)、迪拜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 of Dubai),以及阿联酋的萨伊德大学(Zayed University)都开设有商学院。
“历来都是哪里有钱,哪里就有MBA课程。”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国际事务主任彼得·罗德里格斯(Peter Rodriguez)表示,“显然,中东是未来经济的希望所在,并且会在今后几年里成为一个强大的金融中心。大家都试图在这片土地上占得先机。”
早先只有较大的企业集团才会派人参加昂贵的商业教育课程,但最近中小企业逐渐认识到接受这类教育可以获得竞争性优势。
根据最新的中东地区的招聘情况显示,与仅有本科学历的求职者相比,MBA学位获得者更受雇主青睐。沙特银行业者默罕穆德·马迪(Mohammed Al-Madi)提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雇主情愿为拥有MBA学位的员工慷慨地支付更高的工资。马迪也指出,许多海湾地区的大型商业机构把MBA学位视为最期望雇员拥有的条件。他说,世界上许多一流的MBA学院强调营销传播、消费者行为、供应连锁管理乃至国际市场销售战略,这些课程能锻炼一名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在全球竞争的环境中分析市场情形并做出决策的基本能力。
西方商学院普遍认为,在中东地区设立海外课程并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有助于各家商学院提升它们的国际形象,建立起人脉,招募到一流的教师并吸引新的学生。
欧洲商学院更受宠
如今,美国的一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经成功地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分校办事处。坐落于卡塔尔的“教育城”是不少美国大学分校校区的家园,包括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乔治敦大学外交学院(招生办)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然而,在工商教育领域,在中东地区占领先机的似乎是欧洲的学府。
2010年,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在阿布扎比设立了分校。该分校开设的为期5天的“家族企业”课程聚焦于治理和有效性,应对继承、家族章程和理事会等问题。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企业治理和战略学教授卢多·范德埃登(Ludo Van der Heyden)表示:“中东地区的家族企业往往比欧洲家族企业更加事必躬亲——关键在于治理以及如何将任务制定和任务实施分开。”范德埃登表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现在正寻求增加那些聚焦于企业所有人需求的专业课程。
由于中东地区许多家族企业的财富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缩水,因此应对企业动荡问题非常关键。范德埃登补充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接掌企业,再创造和传统的结合可以帮助家族企业在保持家族传承的同时维持竞争优势。
更早一些的时候,伦敦卡斯商学院在2007年便来到了中东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迪拜,开设了一家教学中心。每年有400人申请攻读该中心的EMBA课程,但最终入学的只有60名学生。今年的新生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其中约十分之一选修了有关家族企业问题的课程。
而卡斯商学院在伦敦开设的专业管理课程和地中海航运课程,也尤其受到中东地区家族企业的欢迎。然而,该地区大多数家族企业主要关心的是接班规划问题。在迪拜校园,接班规划是企业治理课程的一部分。
另一所英国商学院,伦敦商学院也在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开设了高管教育课程和EMBA课程。该校组织行为学教授奈杰尔·尼科尔森(Nigel Nicholson)也表示,治理问题位居海湾地区家族企业的问题清单之首。
尼科尔森指出,“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没有形成书面的东西,无论是在重大决策方面还是在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方面。” 尼科尔森指出,通常来说,参加了商学院系统培训的学生们最后都会决定为家族决策找到系统性的方法,并制定企业章程。家族企业章程,也就是一套定义企业价值观、规范企业所有人与经理人关系的原则,是学生们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欧洲的商学院对于在中东地区建立伙伴关系和课程一直相当积极,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欧洲和中东在地理上的接近。而欧洲大量的穆斯林移民也注定了阿拉伯世界会将对其教育日程表产生重大影响。
卡斯商学院MBA课程副主任史蒂芬·希曼斯基(Stefan Szymanski)称,欧洲和中东在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也起着作用。
“作为一个国家,英国和中东的关系源远流长,法国也同样如此。在美国,你有时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盛气凌人的现代主义社会。而在中东的环境里,我们感到舒服自在许多。” 希曼斯基如此指出。
美国管理商学院联合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约翰·费尔南德斯(John Fernandes)则从另一个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他认为,欧洲的学院更加果断地将它们的课程开设到中东和其它海外地区,其原因是,它们国内的潜在学生数量并不是很充裕,未来会招不满。
的确,如今欧洲毕业生数量和适学年龄段人口正在下滑,对于商学院来说,能够获得一个付费新生的新源泉是至关重要的。费尔南德斯强调指出,“在西欧,处于25—29岁这一年龄段的群体数量,即商学院中最大的年龄段群体正在下降,而在美国,这一群体的数量仍呈上升趋势,并且要一直持续到2020年。”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罗德里格斯教授称,通过开设学位课程,并建立分校区,欧洲的商学院已在中东地区建立了它们的国际形象,它们会把这些“入侵”视为能够让其品牌与众不同的一种方法。
“许多欧洲的商学院已经运作了几年或者十几年。而这种扩张则是它们进行创新的一个方式。”罗德里格斯称,虽然一些美国的商学院在中东地区也一直非常活跃,希望在这里设立院系,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并建立研究伙伴关系,但大部分却苦于难觅合适的合作伙伴。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相比欧洲商学院愿意和多家中东当地学校和机构开设合作课程,美国商学院更想要的是独家的合作课程。
对于罗德里格斯口中所指的一部分欧洲商学院在中东地区“不加选择”地开设课程,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行政课程和研究中心主任彼德·贾德斯登(Peter Jadersten)也有着同样的担忧,“一些商学院在中东地区办学可能会过多。”
“这就是将会遇到的挑战。” 贾德斯登指出,“中东地区的需求的确很大,而且资金充裕。但如果把中东和欧洲,或者美国,或者亚洲比较一下可以发现,它还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各家学校在机会主义驱使下来到这里,未必有长远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