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
第一,《神鞭》的首次翻译出版用的或者是英语或者是日语,二者必居其一。
第二,《神鞭》的首次翻译出版或者在旧金山或者在东京,二者必居其一。
第三,《神鞭》的译者或者是林浩如或者是胡乃初,二者必居其一。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Ⅰ《神鞭》不是林浩如用英语在旧金山首次翻译出版的,因此,《神鞭》是胡乃初用日语在东京首次翻译出版的。
Ⅱ《神鞭》是林浩如用英语在东京首次翻译出版的,因此,《神鞭》不是胡乃初用日语在东京首次翻译出版的。
Ⅲ《神鞭》的首次翻译出版是在东京,但不是林浩如用英语翻译出版的,因此,一定是胡乃初用日语翻译出版的。
A.仅Ⅰ。
B.仅Ⅱ。
C.仅Ⅲ。
D. 仅Ⅱ和Ⅲ。
E.Ⅰ、Ⅱ和Ⅲ。
[解析]:本题属于“推论(结论)型”,答案是B。
《神鞭》不是林浩如用英语在旧金山首次翻译出版的,这是一个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它的意思是:《神鞭》或者不是林浩如或者不是用英语或者不是在旧金山首次翻译出版的,包含多种情况,不一定就是某一种情况,所以,Ⅰ不一定真。
《神鞭》不是林浩如用英语翻译出版的,也是一个联言命题的负命题,它的意思是:《神鞭》不是林浩如或者不是用英语翻译出版的,也不一定就是某一种情况,所以,Ⅲ不一定是真的。
Ⅱ一定是真的。因为既然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就不可能是别的情况。
2.只有住在广江市的人才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住在广江市的每一个人都要付税;每一个付税的人都发牢骚。
根据上面的这些句子,判断下列各项哪项一定是真的?
Ⅰ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都要付税。
Ⅱ不发牢骚的人中没有一个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Ⅲ每一个发牢骚的人都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A.仅Ⅰ。
B.仅Ⅰ和Ⅱ。
C.仅Ⅱ。
D.仅Ⅱ和Ⅲ。
E.Ⅰ、Ⅱ和Ⅲ。
[解析]:本题属于“推论(结论)型”,答案是B。
Ⅰ能从题干中推出。因为每一个不理睬通货膨胀影响的人都是住在广江市的人,都要付税。
Ⅱ能从题干中推出。因为不发牢骚的人都不付税,不住在广江市,不能够不理睬通货膨胀的影响。
Ⅲ不能从题干中推出。因为“发牢骚的人”各题干中第三个命题不能进行有效的推理。
3.以下是一个西方经济学家陈述的观点: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效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想保持政治稳定,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经济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率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这个经济学家的上述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A.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率运作不可能并存。
C.一个富有国家的经济运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在一个经济运作无效率的国家申,财富一定得到了公正的分配。
E.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一定同时充满了经济风险。
[解析]:本题属于“推论(结论)型”,答案是B。
一个国家政治上要稳定,那么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结束经济风险经济就不可能有效率运作。一个国家经济要有效率运作,那么就要存在经济风险,存在经济风险财富就不能得到公正分配/财富得不到公正分配则一个国家就不能保持政治稳定。所以,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有效率运作是不可能并存的。
4.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一本小说,只有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才能有可读性;而一个作者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
以下哪项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Ⅰ一个畅销小说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
Ⅱ一本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不可能畅销。
Ⅲ一本不具有可读性的小说的作者,一定没有深入生活。
A.只有Ⅰ。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Ⅰ和Ⅱ。
E.Ⅰ、Ⅱ和Ⅲ。
[解析]:本题属于“推论(结论)型”,答案是D。
Ⅰ能从题干中推出。把该项的前面部分“一个小说要畅销”代入题干,先考虑题干中的第一个命题,结论是“它必须具有可读性”。再考虑题干中的第二个命题,推出结论:“它的作者必须深刻触及社会敏感点”。再考虑题干中的第三个命题,推出结论:“它的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
Ⅱ能从题干中推出。将“一本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代入题干第二个命题,推出结论:“它不具有可读性”。再考虑题干中的第一个命题,可得结论:“它不可能畅销”。
Ⅲ不能推出。因为“一本不具有可读性的小说”和题干中第一个命题,只能推出“它不畅销”,和题干中第二个命题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1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