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现象题是各级各类公务员考试的常见题型,在很多省份,甚至是必考题型。由于社会现象类题目对考生综合素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要求都比较高,相当于要求考生简要思考后脱口而出一篇议论文,面对号称“小申论”的社会现象题,作答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社会现象题成为很多考生的备考软肋。如何解答社会现象题是一个庞大的话题,在这里,笔者撷取很多考生回答社会现象题的常见问题之一做一番分析,希望能够给考生备考提供参考。
回答社会现象题时抓不住社会现象题的主要问题,是困扰很多考生的突出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社会现象题的作答要点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换位思考法。考生作答时要从命题人的角度换位思考,揣摩命题人的命题目的和考察要点,这样对于把握作答要点非常有帮助。例如,“中国超过日本GDP成第二你怎么看?”(2011年国考面试真题)。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一些发达国家再次散步“中国威胁论”,号称中国已经迈入世界强国,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和国际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命题专家就出了这么一道题目,考察考生作为“准公务员”,能否正确看待和判断我国国情。因此这道题目既不能一味讴歌,也不能一味反思,需要一分为二地予以看待。既看到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也看到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在GDP的含金量上,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在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上,在环保和民生问题解决上,在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自主创新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辩证分析,侧重反思,通过换位思考考生很容易把握这一答题基调。
第二,焦点捕捉法。考生在审读社会现象题时,一定要仔细设想题目反映的焦点问题,即,题目反应的社会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焦点在何处,然后紧扣焦点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比如:“保定大学醉酒驾车撞人事件,造成一死一重伤,但是车主没有下车,而是大喊:‘我爸是李刚’。你怎么看待这一事件?”。回答这道题目的时候考生可能会联想到三个方面的问题:醉驾问题、腐败问题、官员子女教育的问题。显然,官员子女教育问题才是这道题目引起社会争议的焦点,围绕这个问题作答才可能紧扣主题,否则就会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考生在作答中,一定要有从个别到一般的意识,不要就小事论小事。再比如,“西安市7部门对非法奥数班联合执法,在执法现场,40多名参加奥数班的孩子齐声让检查人员‘出去’,对此,你怎么看?”,在回答这道题目的时候考生绝对不能鼠目寸光,仅仅围绕这些孩子的行为渗透的个人素质进行反思。而要透过题目所述的问题,思考这一新闻成为社会争议的热点问题的焦点何在。显然,声称不喜欢却又喊“出去”的学生,明知严查却不配合的老师,不想让孩子受苦却又流泪恳求的家长背后折射的择校难、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才是社会争议的焦点。把握住这个重点,考生的回答才可能从个别到一般,体现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公共管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