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
建筑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试题库 | 一建试题库 | 二建试题库 | 复习指导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建筑 >> 建筑师 >> 复习指导(建筑)
站内搜索:

2013建筑师辅导: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2-25
    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1.主要空间(主要使用部分)
    所占的面积比较大者;
    面宽较长;
    高度较高;
    体量较大;
    造型特异。
    2.次要空间(次要使用部分、辅助部分)
    相对于主空间,在面积大小、高度、面宽、长短、体量及造型方面逊于主空间。
    3.交通联系空间
    在空间特质上属于联系、协调、服务等地位的空间。
    设计中应首先进行逻辑分析,把所有的构成空间进行概括总结,确定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和交通联系空间,根据活动行为的展开抓住交通联系空间这一根本,主要空间、次要空间就成了随后的一系列排列和组合,在进行组合过程中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
    正是由于交通联系空间的形式灵活多变,才出现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也反映了建筑师的设计个性和思想,交通联系空间直接决定着建筑的未来使用的高效和管理的灵活,也就成了建筑方案的关键。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注意当走道兼其他功能时,应注意功能的叠加,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走道的宽度是由基本使用功能和防火疏散决定的。
    2.垂直交通空间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主要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坡道四种主要方式。
    (1)楼梯
    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楼梯可分为如下几种:
    1)直炮楼梯;
    2)双跑楼梯;
    3)三跑楼梯;
    4)旋转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出规范有特殊要求)。旋转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
    (2)电梯
    当公共建筑层数较多或某些建筑虽然层数不多但因有特殊需要(如医院),除布置一般楼梯外,还应布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问题。
    (3)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因具备连续不断地乘载大量人流性能,因而适用于具有这种人流特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等。
    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为上行或下行的,也可布置成为上下行并列的。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300左右。
    (4)坡道
    有的公共建筑常用坡道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常应用在交通类建筑和医疗类建筑中。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人流比较集中的需要平缓一些,常为10%~12%。此外,坡道设计还要考虑防滑设计,因为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一般室内较少采用。
    3.交通枢纽空间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公共建筑是由无数个体空间构成的,这些空间经过设计应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完善的使用功能和高品位的空间意境的创造是公共建筑设计的宗旨。

建筑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建筑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