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
1.唤醒理论。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无论刺激是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唤醒理论试图说明唤醒与情绪、绩效的关系,环境刺激与感觉评价的关系等等。
2.环境应激理论。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了解应激对人的影响,在设计中帮助环境使用者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应激,有利于人的健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五、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1.个人空间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个人空间范围的度量,可以采用模拟法、现场研究或实验室试验。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导致应激的过度唤醒、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人际距离决定交往方式,可分为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2.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需要物质环境从空间大小、边界的封闭与开放等方面,为人们的离合聚散提供不同层次和多种灵活机动条件的特性。
3.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领域可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类。领域具有组织功能、私密性和控制感,并有安全防卫功能。
六、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1.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
2.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
3.兼顾私密性活动;
4.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
5.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
七、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
1.旧城更新的设计建议
(1)认真进行社会调查;
(2)提倡公众参与;
(3)选择合理的更新方式;
(4)保留对居民有意义的物质元素;
(5)设置半私密(半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
(6)充分考虑安全防卫的需要。
2.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的四项原则
(1)对居住空间加以领域限制;
(2)有助于人工和自然监视;
(3)形成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建筑意象;
(4)改善居住区的社会环境。 [本文共有 3 页,当前是第 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