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筑
建筑师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试题库 | 一建试题库 | 二建试题库 | 复习指导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建筑 >> 建筑师 >> 复习指导(建筑)
站内搜索:

2013建筑师辅导:公共建筑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2-25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处理好功能、艺术、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做好公共建筑设计的基础。
    各种类型公共建筑的设计都立足于处理好功能要求、艺术形象和技术条件这三者的关系。其中,物质功能和审美要求的满足是设计的目的,而技术条件则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
    功能问题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空间构成、功能分区、人流组织与疏散以及空间的量度、形状和物理环境(量、形、质)。其中突出的重点则是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流线活动问题。
    (一)公共建筑的空间构成
    各种公共建筑的使用性质和类型尽管不同,都可以分成主要使用部分、次要使用部分(或称辅助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三大部分。设计中应首先抓住这三大部分的关系进行排列和组合,逐一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以求得功能关系的合理与完善。在这三部分的构成关系中,交通联系空间的配置往往起关键作用。
    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和枢纽交通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1.水平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应直截了当,防曲折多变,与各部分空间有密切联系,宜有较好的采光和照明。例如走道。水平交通空间按使用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几种情况:
    (1)完全为交通联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过道和通廊。如旅馆等的安全通道等是供人流集散时使用的,一般不包括再安排其他功能要求的内容。
    (2)主要作为交通联系空间兼为其他功能服务的过道或通廊。如医院门诊部的过道,可兼供候诊之用。
    (3)各种功能综合使用的过道。如某些展览陈列性质建筑的过道,观众可边看边走。
    2.垂直交通空间布置要点:
    位置与数量依功能需要和消防要求而定,应靠近交通枢纽,布置均匀并有主次,与使用人流数量相适应。
    (1)楼梯
    楼梯是公共建筑中常用的垂直交通联系手段。楼梯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防火规定,安排在各层的过厅、门厅等交通枢纽或靠近交通枢纽的部位。
    楼梯可分为如下几种:
    1)直炮楼梯;
    2)双跑楼梯;
    3)三跑楼梯。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需设置两部楼梯(出规范有特殊要求)。
    (2)坡道
    有的公共建筑常用坡道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常应用在交通类建筑和医疗类建筑中。
    坡道的坡度一般为8%~15%,人流比较集中的需要平缓一些,常为10%~12%。此外,坡道设计还要考虑防滑设计,因为坡道所占面积通常为楼梯4倍,一般室内较少采用。
    (3)电梯
    当公共建筑层数较多或某些建筑虽然层数不多但因有特殊需要(如医院),除布置一般楼梯外,还应布置电梯以解决垂直交通问题,布局中要考虑以下几点:
    1)在设置电梯的同时,必须按防火规定的要求,配置辅助性的楼梯,供电梯发生故障时使用;
    2)每层电梯出入口前,应考虑有停留等候的地方,并需让出一定的交通面积,以免造成拥挤和堵塞。
    3)在8层左右的多层建筑中,电梯与楼梯几乎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电梯宜与楼梯靠近布置或安排在同一个楼梯间内,以相互协助。
    4)在超过8层的高层公共建筑中,电梯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可考虑成组的安排在电梯厅内,一般每组电梯不超过8部,并与电梯厅的空间处理相适宜。
    5)因电梯本身没有采光要求,所以电梯间的位置可以灵活布置,通常可布置在建筑的中心地带。
    自动扶梯
    (4)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因具备连续不断地乘载大量人流性能,因而适用于具有这种人流特点的大型公共建筑,如大型商场等。
    自动扶梯在建筑中可以单独布置成为上行或下行的,也可布置成为上下行并列的。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300左右。
    自动扶梯还具有如下几个优点:
    1)使人们可以随时上下,不必象电梯那样需要一定的等候时间,这样自动扶梯就具有连续快速疏散大量人流的优越性;
    2)自动扶梯不需要在建筑顶部安设机房和在底层考虑缓冲坑等,比电梯占用空间少。
    3)发生故障时,自动扶梯可做一般楼梯使用,而不象电梯那样在发生故障时,产生中断使用的弱点;
    当然,自动扶梯的行使速度缓慢是一个缺点。其次自动扶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及携带大件物品者也是不方便的,故在公共建筑中,在安装自动扶梯的同时,仍需考虑装设电梯或一般性楼梯,作为辅助垂直交通工具。
    3.交通枢纽空间布置要点:
    使用方便,空间得体,结构合理,装修适当,经济有效。应兼顾使用功能和空间意境的创造。
    在公共建筑设计中,考虑到人流的集散、方向的转换、空间的过渡以及与过道、楼梯等空间的衔接,需要安排门厅、过厅等形式的空间,起到交通枢纽与空间过渡的作用。
    门厅出入口部分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使用方面的要求,二是空间处理方面的要求。
    (二)公共建筑的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概念是,将空间按不同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它们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组合、划分;
    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关系合理安排,使其各得其所;同时还要根据实际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关系安排位置。空间组合、划分时要以主要空间为核心,次要空间的安排要有利于主要空间功能的发挥;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的空间要相对隐蔽;空间的联系与隔离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处理。
    (三)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
    人流疏散分正常与紧急两种情况;正常疏散又可分为连续的(如商店)、集中的(如剧场)和兼有的(如展览馆)。而紧急疏散都是集中的。
    公共建筑的人流疏散要求通畅,要考虑枢纽处的缓冲地带的设置,必要时可适当分散,以防过度的拥挤。连续性的活动宜将出口与人口分开设置。要按防火规范充分考虑疏散时间,计算通行能力。
    (四)功能对于空间形式的规定性
    1.功能对空间大小和容量的规定性
    即具有合适的大小和容量足以满足功能的需求。功能对于空间的大小和容量要求理应按照体积来考虑,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是以平面面积作为设计的依据。空间使用要求的不同,对空间的面积要求就要随之变化。
    2.功能对于空间形状方面的规定性
    即具有合适的形状以适应功能的要求。
    3.功能对于空间质的要求
    所围合的空间具有适当的条件(如日照、采光、通风、温度、湿度等),以防止功能的使用受到损害。
    例题:
    1.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BDE)三种基本空间形式
    A 竖向交通
    B 水平交通
    C 联系交通
    D 垂直交通
    E 枢纽交通
    2.一般自动扶梯的坡度较为平缓,通常(A)左右
    A 300
    B 200
    C 400
    D 450

建筑师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建筑师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