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
卫生资格
考试指南 | 考试资讯 | 复习指导 | 试题库 | 内科/外科/妇产科 | 药士/师|主管药师 | 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 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 | 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医药 >> 卫生资格 >> 护士/护师/主管护师
站内搜索:

2013初级护师复习:倾倒综合症的概述
作者:城市网 来源:城市网学院 更新日期:2013-1-5
  倾倒(dumping)综合征系指胃切除术后,因胃排空过速,餐后出现胃肠道和血管舒缩障碍的一组症候群。也可由于胰岛受刺激而致高胰岛素血症,导致低血糖症候群。本征以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最常见。胃手术后10~14日发病,症状出现在餐后30分钟内者,称为早发型倾倒综合征,发病时多伴高血糖,故又称之为餐后早期高血糖综合征。餐后1~2小时发病,伴有低血糖者称为迟发型倾倒综合征又称之为餐后低血糖综合征。
  病因、病理
  (1)血糖和血容量:由于胃切除术后,患者失去了幽门的调节功能,残胃容积缩小,以及迷走神经切除后影响了餐后胃的舒张,以致食后大量高渗性食糜骤然倾入十二指肠或空肠,肠腔内的高渗糖和肠壁中的细胞外液迅速互相交换,以保持肠内容物和肠壁之间渗透压的平衡,并可致血糖明显升高、血容量下降和肠管膨胀。
  (2)消化道激素的作用:给胃切除术后患者饮4.5%葡萄糖溶液220ml,并在空腹15分钟、60分钟及120分钟后各取一次血标本,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所有倾倒综合征者血中均可测得血管弛缓素的增加,而无倾倒综合征者则否,且给正常人静注缓激肽可产生和倾倒综合征同样的血管反应。临床观察还发现,倾倒综合征与血中缓激肽水平密切相关,血管弛缓素能增加外周血流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并可增强消化道平滑肌收缩,因而可出现血管弛张和胃肠道症状。因此,有人认为,本征症状的发生与血管弛缓素缓激肽系统的活动有关。另外,有人认为,本征的发生还与血管活性肠肽(vip)、肠高血糖素、神经降压素等激素的增高有关,但均未获得明确的结论。
  (3)神经精神因素:临床观察发现,患者术前精神状态属于兴奋型或紧张型的,术后较易发生倾倒综合征。精神神经因素可使幽门调节功能障碍而致胃的排空加快,甚至在未曾作过胃切除术者也可发生倾倒综合征,因此,神经精神因素对倾倒综合征的发生更为重要。
  临床表现
  1.胃肠道症状:常在餐后,尤其是进食大量碳水化合物后20-30分钟,患者可感上腹胀痛和饱胀不适、恶心、有时伴呕吐、嗳气、肠鸣胀气,排便急迫感及腹泻。
  2.血管舒张症状:与胃肠道症状发生的同时,可出现头昏、眩晕,并伴面色发红或苍白以及心动过速,严重者血压降低,甚至昏厥。
  早发型倾倒综合征主要是因为小肠内急剧增加高渗性食物及空肠膨胀、血浆由血管移至空肠使血容量降低。以及肠粘膜释放5-羟色胺、缓激肽、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等有关。迟发型倾倒综合征系因肠内碳水化合物增加,肠高血糖素释放使胰岛细胞分泌过量的胰岛素,而致高血糖后低血糖。
  诊断依据
  1.有胃手术史,包括胃空肠吻合术,胃迷走神经切断术、胃大部分切除术,胃切除越多,吻合口越大,发病率越高,尤以毕氏ⅱ式为常见。2.多在胃切除后2-4周(少数在1个月至1年内发生),当进食增加时出现症状。3.出现胃肠道症状和血管舒张症状。4.进食加糖牛奶易诱发。5.发作时血糖可增高,血钾、血磷下降,血管驰缓素升高。
  治疗原则
  1.饮食调节。2.药物治疗。3.必要时手术治疗。
  护理
  1.本症主要以调节饮食为主,宜少量多餐,多进干食少进汤,限制食糖,宜予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餐后需躺卧半小时。
  2.餐前半小时服阿托品或普鲁苯辛以减慢肠蠕动。
  3.餐前半小时服达美康或美比达或注射胰岛素,以缩短高血糖症的持续时间。
  4.对严重病例可试用生长抑素。
  5.轻中度病例经治疗在数月或数年,症状可减轻或痊愈。严重病例经两年以上的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
  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患者宜少食多餐,多进干食,少进汤,限制碳水化合物,尤其是食糖,宜进食高蛋白质、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进餐后需躺卧半小时左右。养成在餐间或空腹时饮水的习惯,餐前20~30分钟服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或普鲁苯辛等),以阻止过度的胃肠蠕动,口服甲磺丁脲(d860)0.5~1.0g,可缩短高血糖症的持续时间。

卫生资格考试通关必备网络课程免费试听>>
卫生资格相关文章: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会员专区 - 客户服务 - 疑难解答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0 cn.cityy.cn 城市网 版权所有
中国·城市教育 粤ICP备06023013号